澳洲留学怕挂科还怕什么?大概就是选到不合适的课程,一步错步步错,如何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在有限的留学时间里收获自己想学的知识。
初拿offer时的兴奋感已渐渐淡去,现在的你是不是在做着各种各样的准备?
选课重中之重
但是面对全新的选课系统,难免会觉得无从下手。
今天来给你分享一些选课相关的必备常识,给你的选课增加一点轻松。
选课前你需要知道的那些事儿
● 了解澳洲大学的学期分布
澳洲大学的春季学期从当年的7月份开始,到大约12月初结束,秋季学期从当年的2月底开始,到6月底结束。
春季学期结束之后就是暑假,一般是3个月,有些学校开设暑假课程,允许学生读summer school,课程由学校指定,这点与平时的自由选课不同。秋季学期结束之后是寒假,长度为2个星期。
通常每个学期的时间安排如下:
【从开学到第8周的学习+2周的休息+上课到第13周结束+1周的复习+2周的考试周】
所有时间加起来,整个学期的长度约为18周。每年学校可能会对学期做出一些调整,但基本上变化不大。
● 你需要知道你都需要上哪些课
在选课前你需要先知道你都需要上哪些课,这时候Course Handbook就变得非常重要。
可以直接在学校官网的搜索栏搜索
❗️❗️注意❗️❗️
请确认你看的是最新的那一年版 或者是你学位所对应的那一年版的。
不同年份的学位专业课程结构可能不同,所以必修课要求及选修课的范围都可能会有所改变。
在打开Course Handbook之后,先仔细阅读整个学位的课程组成结构。一般每个学位会由几种类型的课程组成,包括:
核心课程 (Core Course)
专业入门课 (Gateway/Foundation Course)
专业课 (Specialization Course)
顶点/实习课 (Capstone/Practicum Course)
选修课 (Elective Course)
❗️❗️注意❗️❗️
有些学位 (Degree) 可能会有多个专业 (Specialization) 可以选择,同一个学位下的不同专业要求学的课程会有所不同。
所以不仅要看学位的相关要求,更要看你所读专业的课程要求。
● 合理安排课程顺序
不是所有的课程都会在每个学期开设,尤其是一些上课人数比较少的专业课。比如,某些专业课一学年可能只会在其中一个学期开课。
所以一定要提前做合理安排,考虑好大致每个学期要上哪些课程才能保证自己能够在预计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学位。
澳洲大学一般都会一次性放出一学年每个课程的大致安排,所以你可以看到每个课程大概都会在本学年里的哪几个学期开课,方便你做安排。
另外,有些课程会有选课条件 (Prerequisite),意味着如果你想要选这门课,你需要先修完条件里注明的课程才可以。
一般来说,专业课里小课号的课程会是大课号的选课条件,所以建议尽量按课号的大小顺序来安排课程。并且,Capstone Course需要放在最后一学期上,在具体的课程页面里可以查看。
● 学分限制
某些学校的一些专业对于不同难度的课程都会有学分的限制。课程的难度一般是根据课号的大小来界定的。
比如,一些涵盖选修课程比较多的本科专业,1000、2000、3000的课程分别有可以选择的学分上限。
所以选课前一定要留意你的专业是否有这一项要求,不要盲目的因为觉得相对简单,就都选择小课号课程。
选课时你需要知道的那些小tips
● 澳洲大学选课基本形式
澳洲每所学校选课大体是一样的,基本都是网上选课。学生在选课前,先要对每门课的课程内容、要求、上课时间、授课教授等详细信息了解过后在考虑是否要选择这门课。这些资料在学校网页或者电子科目表上都找到。
值得注意的是!!
如果学生看官方资料还是不能准确的把握课程信息的话,可以问一下前辈或者助教。切记盲目选课,易造成修不到高的学分甚至挂科;
澳洲每个学期正常情况下选4门课就可以顺利完成学分,不要为了尽早的完成学业,而每学期修过多的课程,让自己的学业压力过大,导致无法获得较好的成绩,得不偿失;
澳洲大学的选课制度和西方欧美国家比较相似,大都是学分制。也就是说每学期修到学校规定的学分就可以,同理只要学习能力比较高的学生,在每学期多选一门课,在寒暑假里多修学分,这样就能提早修满学分提早毕业!
澳洲大学规定,学生每学期必须修满一定的学费,通常是四门课,来保持full time international student(全日制留学生)的身份。以悉尼大学为例,如果在一学期修了18学分以上,则会被自动当做全日制学习。而通常大部分学生是按照学校的规定的每学期修满 24个学分,即四门课。
每个教授都是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的,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不一样,所以学生在了解这门课的同时对于执教的教授也要有一定的了解;
学校开学的第一周所有的课程都是试听阶段,第一堂课教授会简单介绍一下本学期的教学规划,考试模式,成绩的评定方式。所以学生经过试听课之后,要是觉得不合适或难度系数大的话,可以重新再调整自己的课程。
● 课时选择
澳洲大学的授课类型主要有Lecture、Tutorial、Seminar、Workshop、Laboratory等。
一般来说,有Lecture的课程每周都会同时有一节Tutorial/Seminar/Workshop。一些需要上机操作的课程还会伴随一节Laboratory。
所以,在选课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把相应的课时都选上,不要只选了Lecture就觉得完事了。
建议:尽量把同一门课要上的课时放在同一天,这样可以一定程度的保证上课的完整性。
● 课时冲突怎么办
在选课的时候经常会发现,打算选的课时已满/没有名额了,但是又因为其他的课时与自己别的课程时间上有冲突,所以陷入了一种没有办法合适的安排课程表的问题。
这个时候可以去学校的Student Centre申请解决这个问题:
一:申请加入已满课时 (Full Class Request)
二:申请允许课程冲突的存在 (Timetable Clash Request)
因为课程表是完全由自己安排的,所以你可以把一周的课程全都安排在两天 甚至是一天内上完。你可能会觉得一周上两天课,那就意味着每周都有五天小长假呢。但是,以过来人的身份建议,不要为了“小长假”想不开。如果一个学期上四门课,最好是一周上课至少三天。
● 如果已经开课
第一周课程都是试听阶段,教授会简单介绍一下本学期的教学规划,考试模式,成绩的评定方式。
通过了解你发现课程太难,讲课不符合自己需求或对其他课程产生兴趣,记得在规定开课两周时间内进行换课,也要注意其他班级或课程是否还有位置。在提出退课申请时,有些学校需要在网上填写申请,给出退课理由。
● 留学生选课技巧
Step 1 阅读”课程大纲”
学期开始前,不论是选修课还是必修课,老师都会在选课系统里上传一份课程大纲,学生可以看到课程的分数分布以及作业要求,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
每门课下面都会有课程介绍、课程要求、上课时间、授课教授等很多详细信息,需要仔细阅读。
Step 2 解读”课程代码”
新生可以通过解读课程代码来帮助选课。
例如,Bio1A肯定会先于Bio1B,学生必须先完成先修课程,在成功完成Bio1A之前,是无法选到Bio1B的。
需要留意的另一件事是课程提供的时间。如果忘了在秋季学期注册Bio1A,以为可以在春季注册,那么以后可能会发现它仅在秋季提供,这将意味着不得不到大二时才能修读了!
Step 3 制定”选课计划”
一般情况下,学校会把选课的信息提前通知给学生,学生可以在开学前通过登录学校官网查到选课信息。
通过了解这些选课信息后,在选课之前,你还需要大概明确自己要修多少学分,一学期选几门课较为合理,对自己的学习做一个宏观的整体规划。
作为大一新生,往往是斗志昂扬雄心勃勃,下定决心好好学习的心态,所以会倾向于尽可能把课程排满。但事实上,每个新生都要经历适应新环境的一个周期,如果把课程安排的过于紧凑,会一下子让自己亚历山大,这样反倒会适得其反。
因而尤其对于新生,在选课时一定要注意所选的课程量要与自己能力相匹配,并且要循序渐进,逐步适应。
Step 4 锁定”选课时间”
学期开始时,要抓住选课第一时间,选上理想的课程。因为热门课程和上课时段会非常抢手,万一记错时间会被同学瞬间抢空,所以一定要先下手为强。
如果大学的选课系统在上午6点开放,请准备好在5:50登录并注册课程,完成后再返回睡觉也不迟。
在打开选课窗口的一小时内,大多数新生和大二的选课工作都会完成并关闭。
Step 5 制定”Plan B”
有时在仔细阅读课程指南并选择需要的所有课程后,正式报名时却发现有一门必修课已经报满,这意味着必须更改整个选课计划!
所以需要你提前做好Plan B,围绕所有重要的必修课程和前提条件安排选修课,选出感兴趣的三到四个选修课,如果第一个选修已经报满了,请转到列表中的下一个选项。
选课危险区:注意事项
选课选好了,一个学期都开心;选不好,郁闷纠结一学期,而且还可能会拿到一个不漂亮的分数影响GPA进而影响以后找实习找工作,所以这些“坑”一定要避开”。
● 分清选课主次
主修课程也就是国内大学所说的必修课,是重中之重,在选课时必须作为框架予以最高等级的优先权,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补充添加其它课程。
● 明确毕业要求
选课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毕业的各项要求,比如学校有University Requirements,专业有Program Requirements,除了对所学专业深度的要求外还有宽度要求,即Breadth Requirements,这些都需要提前了解,心中有数。
毕业要求代表着你学习的方向,努力固然重要,但是方向更加的重要。方向错了,越努力会错得越远!
● 提前考察教授
选课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授。
国外一门课有多个教授,不想选到所谓的“killer”,你就要提前对教授做基本的了解,避免入坑。
所谓“杀手”教授,通常是指那些有很多考试、留大量作业,而且不会轻易给高分,很不受学生欢迎的那类教授。
对于留学生而言,主要依靠的是对教授的授课风格和亲和度打分的一些网站,例如Rate my professor和Koofers:Professor Ratings这样的网站,它们在很大程度上能提供有帮助的信息。
然而不能单纯依靠这些评分,因为在网站上褒贬教授的人主要为当地的学生,而这些人与我们往往存在根本的差异,如语言差异、文化差异、教育背景差异等等。
想办法向历届的学长姐咨询一下,他们会告诉你许多亲身的体会和第一手的经验。
● 符合作息习惯
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生物钟都不一样,所以在选课时考虑这些因素也十分必要!
例如,你习惯了每天早起,然后运动一下吃个早饭再去悠闲地去上课,那么你大可以选择八九点的课;但反过来,如果你喜欢熬夜,痛恨早起这件事,那你选课的时候一定要避开那些早课。
此外,选课时务必要注意上课的时间和地点的衔接,因为国外大学校园很大,这将课程排得太过密集,如果上课的地点又离得很远,就难免导致迟到了……